找到相关内容130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蔡耀明:《大般若经·第二会》的严净/清净 (1)

    ,安住布施?净戒?安忍?精进?静虑?般若波罗蜜多,严净一切智?一切相智道,以毕竟空?不起惠舍悭吝、持戒犯戒、慈悲忿恚、精进懈怠、寂静散乱、智慧愚痴心故。   如是,舍利子!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...来描述,也就是「随顺般若波罗蜜多势力而转,各成己事」(p. 322b)--菩提道上的现象或法要,例如布施乃至静虑,要由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引,尤其是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来回向一切智智,方能得到「波罗蜜多」...

    蔡耀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33471036.html
  • 禅是生活的宗教——耕云先生在中国佛学院的讲演

    不相应。   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差别   由如来禅到祖师禅,中间有什么差别呢?第一个就是定义改变了。它不再是思维修,不再是静虑,它是外不着相。外面的东西来了,“胡来胡现,汉来汉现。&...

    何明乾 吴明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4073456.html
  • 北宋孤山智圆戒律思想研究

    佛道趣大方者,何异乎北辕适越耶![51]   戒、定、慧,为小乘之三学,戒即禁戒,律藏之所诠,能防止人们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恶业;定即禅定,经藏之所诠,能使人们静虑澄心;慧即智慧,论藏之所诠,能使人们发现真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1773495.html
  • 佛门中的“安居”犍度

    卷中所说,出家法系以坐禅为第一。又《增一阿含经》卷十二说:“坐禅思惟,莫有懈怠”。禅又作禅那、驮衍那、持阿那,意译为静虑、思惟修习、弃恶或功德丛林,行者结跏趺坐,系心于某一对象,就称为坐禅。又修行的人...

    照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373508.html
  • 唯识问答

    谓若勤修善法行道  礼诵与夫讲说不自放逸。二者精进:谓若勤行善道心心相续  不自放逸也。五曰禅那:梵语禅那,华言静虑,专心敛欲守  一不散之谓也。禅有二种﹕一者世间禅,则色界、无色界、  凡夫所修之禅也...智行相互违,而此地能合令相应,极难胜故,故名难胜。  此难胜地修何行耶﹖谓三静虑:安住静虑、引发静虑、办事  静虑是也。此难胜地断何障愚﹖谓断二乘般涅盘障及纯作意  背生死愚、向涅盘愚。此难胜地所证者...

    刘玉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1073982.html
  • 藏文 《声明要领二卷》

    、(18)静虑及等至等名目(bsam-gtan dang snyoms-par hjug-pa la-sogs-pahi ming)、(19)八解脱(rnam-par thar-pa brgyad)、...

    胡进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774048.html
  • 隆莲法师《心经浅释》

    观点、看法,观就是般若,般若是叫我们对待事物应有怎样的看法。修观的"观"是动词,是观察、观看。止观:止是定,是六度中的第五度静虑波罗蜜。观:即慧,是第六度般若波罗蜜。我们对於世间的事事物物都要通过观察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376148.html
  • 佛教常见词汇解释

    以祈得消灾增福的意思。 开静 开觉静睡。指寺院晨朝鸣板,催促僧众起床。 开放静虑。指禅者停止坐禅,或于课诵、粥饭、听讲、普请时,听许散动,相对于止静。 开光 即新佛菩萨像、佛菩萨画完成,欲供养于佛堂时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576465.html
  • 佛教电子英文术语

    meditations 一切静虑 all mental disturbances 一切惑 all mental functions and all omniscience 一切行相一切智智 all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32379842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愉快时,那所见的景物,就觉全是灰色的,对此生起凄凉之感!由此证知一切境相,都是随人的心识转移的,其本身没有丝毫的独立不变性。   3、从实践中体验识变。修静虑而得心自在的菩萨,从定慧的实践中,产生殊胜...定性声闻、独觉,能证有余无余涅槃,解脱六道轮回之苦;对不定种姓,尽量教导,使之舍小转大,以成就大自在大解脱的佛果。二乘永离烦恼障的束缚,脱离生死,但因没有处非处智力、业异熟智力、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、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